2013年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指南
作者:來源: 點擊數: 528發布時間:2013年4月19日
2013年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指南
第一部分 專項計劃項目指南
一、
科技金融專項
為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以建設蘇州科技金融超市為抓手,特設立本專項。用于推動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給予銀行風險補償;支持企業為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使用貸款,給予企業科技貸款貼息;鼓勵企業利用科技保險化解科技創新風險,給予企業科技保險費補貼;引導創投資金投向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給予創投機構風險補助。
011001 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
用于幫助科技型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補償合作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所產生的損失。優先支持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創新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企業及承擔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的企業,重點支持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的企業。
申報要求:
1.在蘇州市區注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企業運營狀態良好,有較好的成長性和社會信譽。
2.有一支較為穩定的創新管理團隊,企業具有一定經濟規模。
3.實施的項目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范圍,具有較好成長性和市場前景,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4.企業每個貸款項目風險補償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
1
申報方式:
1.登錄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http://kjjr.szkj.gov.cn)進行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確認備案。
2.已備案企業在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上按要求填寫《蘇州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貸款申報書》,上傳相關證明文件、財務報表、知識產權等附件材料,在線打印申請表,連同附件材料裝訂成冊。書面申報材料須和網上申報內容一致。
3.信貸風險補償專項常年申請、集中受理。
011002 科技貸款貼息
用于補貼科技型企業為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而使用金融機構貸款所發生的利息支出,采取總額控制和后補貼方式。符合條件的企業每一年度貼息資助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每一項目累計貼息資助額不超過50萬元。
申報要求:
1.在蘇州市區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
2.2010年后企業實施科技項目所發生的科技貸款利息。
3.企業的利息支出限于2012年7月1日后發生。
申報方式:
1.登錄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http://kjjr.szkj.gov.cn)進行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確認備案。
2.已備案企業登錄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按要求填寫《蘇州市科技貸款貼息資金資助申請表》,上傳相應附件材料。在線打印申請表,連同附件材料裝訂成冊。書面申報材料須和網上申報內容一致。
3.科技貸款貼息申報具體要求以通知為準。
2
申報材料:
1.蘇州市科技貸款貼息資金資助申請表;
2.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復印件并加蓋企業印章);
3.企業與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貸款進帳憑證、企業結息匯總表和憑單(憑證復印件需加蓋企業或銀行印章);
4.企業上年度的財務審計報告;
5.科技項目立項文件等經費使用說明;
6.其它相關材料。
011003 科技保險費補貼
用于資助科技型企業和研發機構投??萍急kU。重點支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省級軟件企業、省級技術創新型企業、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及培育企業、各級領軍人才企業、近三年內承擔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的科技型企業。符合條件的每個企業當年度科技保險費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30萬元。
申報要求:
1.在蘇州市區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上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4億元。
2.具有良好的信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較高的技術水平,在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記錄。
3.投保的險種應為經國家科技部、保監會批準的科技保險險種(出口信用保險除外)。其他險種需經市科技局、財政局和蘇州保監分局認定。
4.科技保險費補貼申報項目限于上年度投保的項目。
申報方式: 3
1.登錄市科技金融服務平臺(http://kjjr.szkj.gov.cn)進行科技型中小企業資格確認備案。
2.已備案企業登錄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按要求填寫《蘇州市科技保險補貼資金申報書》,上傳相應附件材料。在線打印申請表,連同附件材料裝訂成冊。書面申報材料須和網上申報內容一致。
3.科技保險費補貼申報具體要求以通知為準。
申報材料:
1.蘇州市科技保險補貼資金申請表;
2.科技保險合同和科技保險費發票復印件,加蓋保險公司業務章;
3.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法人身份證復印件;
4.企業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
5.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人才企業證書、高新技術產品證書以及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文件等;
6.申報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補貼的,應附相應的貸款合同以及還本付息憑證復印件;
7.其他相關材料。
011004 創業投資引導資金
用于引導和支持我市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優先支持對高層次人才企業投資的創業投資機構。符合條件的按創投機構實際投資(限于貨幣出資)金額的2%以內給予風險補助,補助金額原則上每家創投機構每年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申報要求:
1.在蘇州市區注冊登記,符合《蘇州市初創期科技型中小企業創
4
業投資引導資金實施細則》規定的從事創業投資的創業投資企業、創業投資管理企業、具有投資功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服務機構。
2.2012年度開展并完成的投資。
申報方式:
1.登錄市科技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按要求填寫《蘇州市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風險補助申報書》,上傳相應附件證明。在線打印申報材料,連同附件裝訂成冊。書面申報材料須和網上申報內容一致。
2.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申報具體要求以通知為準。
二、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專項
面向海內外,著眼新興產業的做大做強加快引進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圍繞支柱產業、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鼓勵企業引進創新領軍人才和團隊。按照常年申報、集中受理、二次評審立項的申報方式,支持更多高層次人才來蘇創新創業。
050001 創業領軍人才
重點支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傳感技術及物聯網、集成電路和新型平板顯示、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及現代農業等領域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到我市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團隊)。申報人和企業須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或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歷或自主創業經歷。
2.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且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具有較好市場前景和產業化潛力;
3.申報人在申報企業的現金出資(實收資本)一般不少于100萬
5
元人民幣。
4.第一批(上半年度)申報受理對象為2010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之間來到我市創(領)辦科技型企業(完成工商注冊登記)的主要負責人。
第二批(下半年度)申報受理對象為2012年7月1日-2013年8月31日之間來到我市創(領)辦科技型企業(完成工商注冊登記)的主要負責人。
050002 創新領軍人才
重點支持具有省級以上重大平臺或研發機構的科技型企業引進的掌握關鍵技術、開展科技創新的領軍人才和團隊。申報人和申報企業需符合以下條件:
1.擁有博士學歷或學位,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
2.具有國內外知名企業、高校、科研單位關鍵崗位5年以上相關研發工作經歷;
3.2012年1月1日后引進到企業工作,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引進相關手續,引進后能全職連續為企業服務3年以上;
4.引才企業為建有省級以上重大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規模型科技企業或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
050003 產業化促進項目
對于今年通過驗收并且績效評估特別優秀的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項目,繼續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助,支持其做大做強。具體事項另行通知。
申報方式:
1.申報辦法。申報人及單位登錄蘇州市科學技術局網站(www.szkj.gov.cn),進入“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 按要求填寫
6
項目信息表、項目申報書、《創業計劃書》并上傳相應附件證明材料電子檔(原件圖片)后,按屬地管理原則,逐級在網上審核并推薦上報。
2.受理時間。上半年只受理創業類項目,網上集中受理時間為3月26日-4月6日;下半年同時受理創業和創新類,網上集中受理時間為9月1日-10日。
3.申報材料
創業人才需提供: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以往工作經歷證明,創辦企業證明材料(營業執照、驗資報告、公司章程及股權結構、財務審計報告等)、主要成果(專利證書、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查新報告、檢測報告、獎勵證書等)及其它證明材料。
創新人才需提供:身份證件、學歷學位證書、以往工作經歷及業績證明;引才企業營業執照、企業資質(省級以上重大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或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證明、2012年度財務審計報表;引進人才與企業簽訂的勞動協議、薪酬或股權證明、在當地繳納養老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等相關證明材料、知識產權權屬證明或使用協議等。
4.其它
己獲得“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資助的人才及企業,不得重復申報;己獲得蘇州所轄各市、區人才引進計劃資助的人才,不得異地申報。
三、技術與成果轉化專項
(一)納米技術專項
以加快蘇州納米技術產業集聚發展為目標,在微納制造、納米器
7
件、納米材料、納米能源與環保、納米技術裝置與儀器等領域,開展納米前沿技術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目標產品產業化,支持一批技術含量高的應用研究項目和市場前景好、產業帶動性強的中試產業化項目,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形成納米技術產品群,推動全市納米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納米技術專項項目分兩類,應用研究類支持經費原則上不超過20萬元,中試及產業化類支持經費原則上不超過100萬元??h級市項目的資助經費為10-20萬元
1、微納制造與納米器件
035401 新型納米電子器件、光器件、傳感器件研發與應用
035402 基于納米技術的高功率激光光源、激光器研發與產業化
035403 連續納米壓印、納米綠色印刷制版等技術與應用
035404 微機電系統(MEMS)、納機電系統(NEMS)技術及應用
2、納米新材料
035405 石墨烯、富勒烯、納米炭黑等新型碳材料技術及產業化
035406 納米碳管、納米纖維、納米膜等技術及產業化
035407 氧化鋁、高嶺土等納米陶瓷技術及產業化
035408 超細納米晶、功能涂層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產業化
035409 納米銀漿、色漿、導電油墨等技術及產業化
035410 貴金屬納米催化材料技術及產業化
3、納米能源與環保
035411 鋰離子電池等先進儲能材料納米化技術及應用
035412 納米黑硅、納米晶太陽能電池技術及應用
035413 資源再生利用、環境污染治理納米技術及應用
4、納米技術裝置與儀器
035414 納米檢測、計量、采樣、分析設備與儀器
035415 納米級精密定位和加工技術及裝備
8
035416 微執行器、微反應器技術及應用
5、納米技術創新載體
035417 納米技術領域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建設
(二)醫療器械與新醫藥專項
圍繞我市醫療器械與新醫藥產業發展,支持一批創新醫療器械和新藥研發,重點推進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創新藥物的研究與開發,優先支持能在項目實施期內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新藥臨床批件的項目,目標是在醫用電子儀器和設備、醫學影像、生物試劑和材料、化學藥、生物藥和現代中藥等領域形成一批產業化項目。醫療器械項目分為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重點項目的資助經費為50-100萬元,一般項目的資助經費為20-30萬元。新藥研發項目的資助經費為20-30萬元??h級市項目的資助經費為10-20萬元。
1、醫用電子儀器和設備
035501 數字化、智能化快速診斷測試儀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035502 新型治療儀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035503 急救、監護及康復關鍵設備研究與產業化
035504 實用新型器械和裝置
2、醫學影像
035505 射線攝影成像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035506 新型高性能超聲成像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035507 功能影像和分子影像成像設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035508 其它新型醫學成像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3、生物試劑和材料
035509 重大疾病的早期、快速、靈敏、低成本診斷試劑研發與
9
產業化
035510 用于新藥研發和臨床研究的關鍵生物試劑研發與產業化
035511 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與檢測試劑研究與開發
035512 面向組織和器官再造的高技術醫用生物材料
4、化學藥
035513 一類、二類新藥臨床前研究與開發
035514 三類新藥首仿制備工藝研究及產業化(要有明確的產業化目標)
5、生物藥和現代中藥
035515 蛋白質、多肽、核酸類藥物研究與開發
035516 基因工程藥物研究與開發
035517 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與檢測試劑研究與開發
035518 名醫名方的現代中藥研制、名特優中成藥的二次開發
6、醫療器械創新載體
035519 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基層醫療機構示范應用與評價(定向組織)
035520 醫療器械領域重點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納米專項和醫療器械與新醫藥專項申報要求:
1.項目屬于指南支持領域和方向,具有較好的前期研發基礎和明確的研發內容,能夠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和形成具體的目標產品。
納米技術專項項目分兩類申報:(1)應用研究類,要求項目實施期內完成小試,形成樣品、樣機;(2)中試及產業化類,要求項目實施期內完成小批量、規?;a與銷售。填寫項目申報書時,應在項目名稱后面注明應用研究類或中試及產業化類。
醫療器械與新醫藥專項中,關于醫療器械的研究:(1)優先支持
10
能夠實現進口替代的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研究與開發;(2)優先支持參與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的單位申報;(3)醫療器械研究項目的考核指標中必須包括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或取得醫療器械注冊申請《受理通知書》;(4)原則上項目申報單位應是申請醫療器械注冊證的單位。
醫療器械與新醫藥專項中,關于藥物的研究:(1)優先支持一類、二類新藥的研究與開發,支持三類新藥的首仿研究,四類以下(含四類)的新藥研究必須有明確的產業化目標;(2)重點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新藥研究,鼓勵企業牽頭組織開展項目研究,大學或科研院所作為技術支撐單位;(3)藥物研究項目的考核指標中必須包括獲得臨床批文或拿到申請臨床批文收審號;(4)原則上項目申報單位應是申請臨床批文的單位。
2.申報單位為蘇州市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申報企業應具有較強的科技投入能力,企業上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原則上不低于3%,要求提供近三年享受研發加計扣除(含研發項目確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等科技創新政策享受憑證。
3.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申報,優先支持近年有發明專利授權的企業申報的項目,優先支持已結題姑蘇領軍人才企業申報的項目,優先支持創新先鋒及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的項目。納米專項優先支持瞄準和銜接國家納米專項計劃的協同創新項目。
4.有市級撥款50萬元以上的蘇州技術專項在研項目、姑蘇領軍人才計劃在研項目的企業(省創新型領軍企業、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千人計劃企業除外)原則上不得再申報本年度項目;同一企業原則上限報一個項目;同一企業不得以相同研發內容申報其他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同一院所、科研院所納米技術專項限報8項。
11
5.納米專項申報單位需要在蘇州納米技術產業監測平臺(http://www.szkj.gov.cn)注冊并按要求及時填報有關數據信息。
6.載體建設要求與申報條件詳見基礎設施部分。
(三)科技成果轉化專項
為進一步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步伐,培育壯大一批特色產業,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設立本專項。
070001 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補助
以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目標,吸引國內外科技成果來蘇轉化,鼓勵我市企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符合條件的按技術合同交易額不超過5%給予補助,承接成果轉化的企業每一年度補助額度最高30萬元。
申報要求:
1.蘇州市區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具有與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相適應的基礎條件。
2.項目須通過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www.sztat.gov.cn)備案。
申報材料:
1.《蘇州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補助申請表》;
2.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頒發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備案證書;
3.項目所涉及的、經技術合同登記機構認定登記的技術轉讓合同或技術開發合同原件;技術轉讓、開發出具的稅務發票復印件及付款憑證復印件;
4.其他主要附件:企業營業執照、機構代碼證、上年度財務報表、
12
企業法人身份證件及企業其它相關證明材料。
申報方式:
1.登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按要求填寫《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基本信息表》、《蘇州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補助申請表》,并上傳相應附件證明材料。申報材料裝訂成冊,并經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書面申報材料須和網上申報內容一致。
2.成果轉化補助常年申請、集中受理,具體要求以通知為準。
070002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
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為目標,鼓勵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產業化,重點支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節能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智能電網、傳感技術及物聯網、集成電路和新型平板顯示、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及現代農業等領域實施轉化并產業化的國內外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項目。符合條件的按技術合同交易額不超過25%給予補助,最高300萬元。
申報要求:
1.蘇州市注冊的獨立法人企業,具有與實施科技成果項目相適應的基礎條件。
2.經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備案的成果項目,其技術合同交易發票金額不小于1000萬元人民幣。優先支持由企業牽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參與的產學研合作項目。
3.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技術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產品具有較好市場前景和規模經濟效益,能明顯提升我市特色產業發展。
4.申報單位三年項目實施期內新增投入和銷售比例達1:2以上。
申報材料: 13
1.《蘇州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報書》;
2.提供“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補助”要求的證明材料,以及近三年財務表報、合作協議、專利證明等材料。
申報方式:
1.登錄“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按要求填寫《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基本信息表》、《蘇州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申報書》,上傳相應附件材料。申報材料裝訂成冊(一式二份),并經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書面申報材料須和網上申報內容一致。
2.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項目申報具體要求以通知為準。
070003 產學研合作后補助項目
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精神,聚焦蘇州市、區企業與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的產學研項目合作。引導企業主動與高校院所的學科團隊合作創新并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向高端攀升,釋放科教資源,推進協同創新,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撐。蘇州市科技局根據企業支付高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經費,給予相關企業后補助。每個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50萬元。
申報條件:
1.申報主體為蘇州市區企業。企業非合作高校、科研院所衍生企業。
2.項目合作單位為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中科院各直屬科研院所,蘇州本土高校以及在蘇注冊的外地高校研究(生)院。
3.合作協議簽署時間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4.企業前期已支付給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經費,且不少于30萬
14
元。
5.合作方向為蘇州市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有明確的以解決技術難題為主的合作內容。
申報方式:
1.由各市區科技局推薦申報。
2.蘇州市科技局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定向組織。
3.企業填報《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并提供財務、合作協議、技術、專利等證明材料。
申報材料:
1.項目有效期內企業支付給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經費撥款憑證。
2.項目所涉及的、經市技術合同登記機構認定登記的技術轉讓合同或技術開發合同復印件。
070004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
以區域產業和企業技術需求為導向,集聚國內外優質科技成果資源,建設全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形成全流程、多要素、網絡化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為成果需求方、成果供給方和第三方等活動提供全方位服務。(定向組織)
070005 技術經紀人隊伍、技術經紀機構建設
扶持技術經紀人、技術經紀機構開展技術經紀活動,對挖掘本市企業技術需求信息、促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技術經紀人進行獎勵;支持技術經紀機構從事管理咨詢、經紀活動輔導、人事、財務等基礎服務能力建設。
15
申報要求:
1.技術經紀人須符合《蘇州市技術經紀人管理辦法》規定,技術經紀機構須經市科技局備案。
2.企業技術需求信息、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須經蘇州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備案入庫。
3.技術經紀人填寫《蘇州市技術經紀人獎勵資金申請表》,并按《蘇州市技術經紀人獎勵實施細則》要求提供材料,由所在的技術經紀機構按通知要求統一申報。
四、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專項
根據省科技廳關于印發《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推進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推進大中型內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全覆蓋與外資企業普遍建設研發機構,并在此基礎上重點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提高研發機構支撐發展、服務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
540401 企業研究院
以培育地標型企業研發機構、創建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為目標,圍繞“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建設載體,部署建設5個左右企業研究院,市區注冊企業每家資助經費100萬元。
申報要求:企業研究院的依托單位為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行業骨干企業,要求企業技術水平領先,建有省級以上創新載體,擁有行業知名專家領銜的50人以上的創新研發團隊,擁有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充分整合優勢創新資源,建設期間企業年均科技設施建設與研發投入占銷售額比例不低于3%,有相對獨立的研發工作場地,面積不少于3000㎡。
企業研究院除申報書外,必須有完整成熟、特色鮮明的建設方案。
16
企業研究院項目由各地主管部門推薦申報,市科技局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完善建設方案,并依據專家意見立項支持。
541101企業院士工作站
重點依托大中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先鋒企業,新建一批企業院士工作站,引進院士等高端創新團隊,共建研發平臺、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培養創新人才、促進成果轉化等。本年度企業院士工作站建設與省科技計劃銜接,對于申報省企業院士工作站獲得立項的,實施聯動匹配支持;未立項的由市科技局組織統一評審擇優確認。今年新建10家企業院士工作站,市區注冊企業每家資助經費不超過30萬元,其他企業擇優予以指導性立項。
申報要求:申報企業應為上年度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有較完善的院士團隊工作條件;引進院士團隊專業方向應與企業主營業務一致,有一年以上的實質性研發合作,團隊駐企年工作時間不少于300人日。優先支持建有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的企業申報。
540701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貫徹省《加強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行動計劃》,將推進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作為引導和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目的,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機構,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用科技發展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行常年申報,每年度分兩次認定,建設資金主要以單位自籌為主,鼓勵各市、區給予經費支持。對于建設成效明顯的市級工程將優先推薦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申報要求:項目承擔單位應具有研發場地,配備必需的分析試驗儀器,擁有專業研發隊伍,具有穩定的研發投入,研發方向和目標明確。
17
第二部分 基本計劃項目指南
一、應用基礎研究計劃
圍繞蘇州產業發展方向,跟蹤高新技術發展前沿,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加強原始創新,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為增強我市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技術和人才儲備,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成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跨越發展提供創新源。
(一)工業部分
1、電子信息
516901 新型傳感器、傳感器網絡應用技術研究
516902 特種激發光源、大功率激光器驅動技術研究
516903 新型高效通信、信息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
516904 面向制造業、醫療、交通、文化等領域智能化軟件技術研究
2、先進制造
515601 數字化、綠色化設計優化與制造技術研究
515602 自動控制系統、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究
515603 高精密、高復雜加工成形技術研究
515604 精密檢測、測量儀器設備技術研究
3、新能源
516101 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研究
516102 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能、節能技術研究
18
516103 新型高壓電力電子器件、輸變配電技術研究
516104 新一代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技術研究
4、新材料
516201 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研究
516202 金屬基、陶瓷基復合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研究
516203 新型醫用材料、器件制備及應用技術研究
516204 高抗裂、高耐久、高延性混凝土材料制備技術研究
5、節能環保
515701 高效節能技術、新型環保技術研究
515702 廢水廢氣、生活垃圾等資源化處理技術研究
515703 智能化環境監測技術、氣象分析技術研究
申報要求:
1.申報項目屬于指南支持方向,研究內容具有前沿性、前瞻性以及良好的產業化應用前景,能為我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創新源。
2.申報單位為我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在蘇高校研究院、科研院所等。原則上要求申報單位要和項目應用企業聯合申報,項目支持經費原則上不超過10萬元。
3、項目完成時需取得以下成果:
(1)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申請發明專利并獲受理,取得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2)具有較高的技術創新水平,項目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3)項目成果具有明確的產業化應用前景,完成項目小試,形成樣品、樣機、技術標準。
4. 工業應用基礎研究計劃實行限額申報,蘇州大學限報15項,
19
蘇州納米所、蘇州醫工所、蘇州科技學院、常熟理工學院限報8項、蘇州職業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各在蘇高校研究院限報5項,其他單位限報2項。
(二)農業部分
根據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創新需求,以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技術儲備為目標,鼓勵和支持開展為解決實際問題、具有特定應用目的或對應用具有直接影響的基礎性研究。項目資助經費一般為5萬元。
510201 動植物優異種質資源的發掘、評價與創新
重要農業生物優異種質資源的發掘、保護、評價與創新;蘇州特色農業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鑒定評價;農業生物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重要性狀分子遺傳基礎及其優異基因資源發掘與創新利用;稻麥、蔬菜、水產生物與提高品質、產量相關的應用基礎研究。
510202 植物病蟲害及畜禽、水產生物重要疾病的防控技術研究
農林重要生物災害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治機理研究;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成災機理及可持續控制;主要養殖動物危險病原體監測預警與控制;動物病原傳播機制、致病與免疫機理及其診斷、防治技術的研究;蔬菜病蟲害控制新技術及畜禽、水產生物的發病機制及防控新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
510203 農產品全程安全生產與調控的機理
動植物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產機理及調控研究;新農藥、新獸藥的藥理機制、分子設計及抗性風險評估;飼料營養調控畜禽健康及產品品質的機理研究;農藥殘留及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食品加工、設計、貯運、保鮮、營養保持的機理與新技術;設施農業和設施畜禽業生物學基礎及調控技術研究。
20
510204 現代農業前沿技術的應用研究
精準農業技術、智能農業技術、感知農業技術應用研究;新型生物工程及其制品的構建及應用;工廠化種養及其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新技術研究;設施農業及配套節水灌溉技術研究;環境有害物質的生物轉化及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農業資源高效可持續利用與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申報要求:
1. 申報單位為我市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高校研究院、科研院所等。
2.申請項目的研究內容,必須符合指南支持的方向,針對本地農業發展實際問題開展研究,所在單位應能提供相應的研究條件。
3.所申請的項目應具有創新的學術思想,理論依據充分,解決的科學問題明確,研究的重點突出,研究路線或技術方案可行,預期實現成果目標具體。優先支持35歲以下從未承擔過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的青年科研人員。
(三)醫療衛生部分
針對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科技問題,在重大疑難疾病和常見多發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新型醫療器械應用等領域,攻克并推廣一批疾病診療關鍵技術,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及其研究部門之間合作開展創新研究,為培育省和國家基礎研究項目提供技術儲備,提升我市醫療衛生科技創新水平。項目資助經費一般為3-4萬元。
申報要求:
1.本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以臨床應用為導向,主要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及高校圍繞我市臨床醫學創新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
21
2.本年度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醫療衛生)的組織將不限定項目研究方向。項目申報人可根據“醫學學科申報代碼表(一級代碼)”中的??祁悇e自行確定研究方向,并以附件中的二級代碼為指南代碼進行申報。不在代碼表中的醫學領域相關課題將不接收申報。
3.各單位申報的項目數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具體見下表),每人限報1項,參加他人申報的項目不超過1項。
4.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醫療衛生)的項目起止時間為2013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
各有關單位項目限額申報數
單 位
受理項目限額(項)
蘇州大學
15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
5
蘇大附屬第一醫院
25
蘇大附屬第二醫院
20
蘇大附屬兒童醫院
15
蘇州市立醫院(本部、東區、北區)
20
蘇州市中醫院
10
蘇州市疾病控制中心
5
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3
蘇州市廣濟醫院
3
蘇州市衛生監督所
3
蘇州市中心血站
3
蘇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3
吳江區
5
吳中區
5
相城區
5
工業園區
8
高新區
5
其它
5
合計
163
22
醫學學科申報代碼表(一級代碼)
一級代碼
??泼Q
一級代碼
??泼Q
HO1
呼吸系統
H16
腫瘤學
HO2
循環系統
H17
康復醫學
HO3
消化系統
H18
影像與生物醫學
HO4
生殖系統/新生兒
H19
醫學病原微生物與感染
HO5
泌尿系統
H20
檢驗醫學
HO6
運動系統
H22
放射醫學
HO7
內分泌系統/代謝和營養支持
H24
地方病學/職業病學
HO8
血液系統
H25
老年醫學
HO9
神經系統和精神疾病
H26
預防醫學
H10
醫學免疫學
H27
中醫學
H12
眼科學
H28
中藥學
H13
耳鼻咽喉頭頸科學
H29
中西醫結合
H14
口腔顱頜面科學
H30
藥物學
H15
急重癥醫學/創傷/燒傷/整形
H31
藥理學
H32
護理學
二、科技支撐計劃
與省科技支撐計劃相銜接,面向蘇州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重點攻克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培育重大目標產品,組織農業科技示范工程,打造民生科技,突出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導作用。
科技支撐計劃分為工業、農業和社會發展三個部分。
(一)工業部分(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
貫徹落實《實施創新引領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意見,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倍增工程和科技創新企業培育工程,
23
著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和能力,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轉型升級和發展創新型經濟提供有力支撐。
1.產業化培育項目
(1)信息技術與網絡
040401 電子消費產品功能性器件、檢測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040402 高速無線、傳感物聯、北斗衛星等通信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2)新能源與節能環保
040403 太陽能等先進能源新型利用技術、產品研發與產業化
040404 新型高效節能半導體照明技術、產品研發與產業化
040405 智能電網用高壓器件、電氣設備、儲能裝備研發與產業化
040406 智能廚衛、綠色住宅等新型節能成套產品研發與產業化
(3)新材料
040407 高純電子化學品、電子氣體等電子信息功能材料研發與產業化
040408 大尺寸半導體材料襯底、外延、應用產品研發及產業化
040409 高品質鋼等高性能金屬材料研發及產業化
(4)高端裝備
040410 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和產品研發與產業化
040411 深海探測、海工、船舶關鍵裝備研發與產業化
040412 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成套系統研發與產業化
2.技術創新項目
040413 電子信息
高性能集成電路技術和產品;新型平板顯示技術和產品;云計算、
24
物聯網技術和產品;高端軟件產品等。
040414 先進制造
三維打印制造技術和產品;大型高檔數控加工技術和產品;智能制造技術和產品;快速綠色制造技術和產品。
040415 新材料
新型陶瓷材料技術和產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技術和產品;新型纖維材料技術和產品;新型功能精細化學品。
040416 先進裝備
新型傳動、結構、加工機械技術和產品;高性能閥門、泵技術和產品;高性能智能化儀器儀表;高精密工業模具技術和產品。
040417 能源環境
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高靈敏智能化環境監測技術和產品;應急監測技術和產品。
040418 高技術服務業
三維打印技術應用推廣服務;文化創意、數字媒體等文化產業科技支撐技術和應用等。
組織方式與申報要求:
1. 產業化培育項目優先支持創新先鋒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擬)上市企業等瞄準高端環節和關鍵節點,申報開展能夠突破產業核心技術、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形成重大目標產品、實施期內項目能夠實現銷售收入不低于3000萬元的產業化項目,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省重大成果轉化資金計劃培育項目源。產業化培育項目支持經費原則上不超過50萬元。
2. 技術創新項目優先支持創業園、孵化器內科技型小微企業圍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申報開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
25
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項目。技術創新項目支持經費原則上不超過30萬元。
3.強化產學研聯合和知識產權導向,鼓勵企業與在蘇高校、研究院、科研院所聯合申報開展研發產業化項目,優先支持近年有發明專利授權的企業申報的項目。
4.申報單位為蘇州市各區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申報企業應具有較強的科技投入能力,企業上年度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原則上不低于3%,要求提供近三年享受研發加計扣除(含研發項目確認)、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等科技創新政策享受憑證。
5、有市級撥款50萬元以上的蘇州技術專項在研項目、姑蘇領軍人才計劃在研項目的企業(省創新型領軍企業、蘇州市創新先鋒企業除外)原則上不再申報本年度項目;同一企業原則上限報一個項目;同一企業不得將研發內容相同的項目申報其他市級工業科技計劃。
6.申報企業未在蘇州科技金融服務平臺注冊,需登錄http://kjjr.szkj.gov.cn/KJJR/Default.aspx進行注冊,按要求填寫有關信息。
7. 本年度科技支撐(工業)計劃實行限額申報,蘇州工業園區限報55項,高新區限報45項,吳江區和吳中區限報35項,相城區和姑蘇區限報25項。
(二)農業部分
1.科技示范工程
根據蘇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內容,組織實施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為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撐,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項目資助經費一般為20-30萬
26
元。
510201 地方優質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
520202 稻麥周年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203 水稻新品種示范推廣及產業化
520204 設施蔬菜機械化生產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205 蔬菜安全生產和質量控制技術集成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206 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過程中的追溯體系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520207 高效智能型工廠化種植、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
520208 新型安全高效綠色飼料的研發及產業化
520209 特色水產品高效生態規?;?、養殖研究與示范
2.關鍵共性技術研發
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關鍵環節,組織實施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要求項目承擔單位有能力組織和開展項目研究工作。項目資助經費一般為10-20萬元。
520210 糧棉油、林果茶、蔬菜與花卉新品種選育
520211 生態、低碳、高效循環農業技術新模式研究
520212 智能種植、養殖關鍵裝備與控制系統研發
520213 高效安全營養設施栽培技術模式及標準研究
520214 新型高效安全專用生物肥料研制
520215 高效生物農藥與生物防治技術研究與開發
520216 主要農作物及設施園藝重大病蟲害高效安全防治技術研究
520217 農產品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520218 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生物消解及資源化利用技術
520219 農產品安全質量保障技術、監測技術集成應用研究
27
申報要求:
1.對各市(縣)實行限額申報,每市(縣)限報數為8項。
2.項目應當有明確的實施場所或技術應用單位。項目第一負責人應為第一申報單位的在職人員,有本計劃在研項目的負責人一般不得再申報本年度項目。
3.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即重大農業科技示范項目,要求項目總投資不低于200萬元,實施周期一般不超過兩年。
4.優先支持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農業科技型企業和科技型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申報的項目。
(三)社會發展部分
按照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總體要求,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民生問題,圍繞生態環境、節能減排、公共安全、人口健康、城市公共服務管理等民生科技的重點領域,加強關鍵、共性、適用技術的研發和科技成果應用的集成示范,促進科技創新服務社會民生??萍紕撔率痉豆こ添椖抠Y助經費一般為20-30萬元,關鍵技術應用研究項目資助經費一般為10-20萬元。
1.科技示范工程
520301 太湖及陽澄湖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302城區河道水質自動監測與水環境改善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303基層醫院遠程診斷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304母嬰健康管理關鍵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305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28
520306智慧旅游服務平臺關鍵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
2.關鍵技術應用研究
520307城市節能減排新技術應用研究
520308循環經濟關鍵共性技術應用研究
520309城市環境監測新技術應用研究
520310城市智能交通關鍵技術研究
520311城市社會治安打防管控新技術應用研究
520312安全生產關鍵技術研究
520313社區慢病管理和防治關鍵技術應用研究
520314全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關鍵技術研究
520315中藥材生產加工過程中質量檢測和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520316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關鍵技術應用研究
520317食源性疾病監測與病因食品溯源體系構建應用研究與示范
520318科技支撐社會管理關鍵技術應用研究
520319絲綢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究與開發
申報要求:
1.示范工程項目主要支持對我市社會發展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關系民生、受益人群廣、技術集成度高、具有示范推廣價值的項目。優先支持市、區政府民生實事工程。項目申報單位應是組織實施示范工程的主體,能夠協調各類資源完成項目任務。有技術依托單位的,承擔單位應與技術依托單位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
2.關鍵技術應用研究的項目承擔單位應是項目研究的實施主體,具備開展項目研究的人員、設備、場地、資金等條件,并有明確的應用實施地或技術應用單位,鼓勵產學研合作。
29
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圍繞“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和科技創新工程,聚焦我市新興產業重點領域,進一步統籌創新平臺和科技條件建設,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本年度計劃支持重點和申報條件:
540501 科技公共服務平臺
面向產業集聚區域,依托專業科技服務機構,圍繞傳統支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以及現代農業發展,開展研發、設計、檢驗測試、信息及知識產權等系列化服務。今年新建10個左右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每個資助經費不超過30萬元。
申報要求:申報單位應是實行獨立核算的第三方服務機構或高??蒲性核仁聵I單位??萍脊卜掌脚_的服務方向應符合區域科技和產業發展規劃,擁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服務場所;新增建設投資300萬元以上或累計總投入1000萬元以上(農業類平臺應新增建設投資100萬元以上或累計總投入500萬元以上);有15人以上的技術服務團隊,其中5人以上需具有高級職稱或研究生學歷。
對近兩年立項建設的市級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在完成驗收并進行績效評估的基礎上,對運營規范,技術實力雄厚,服務成果突出,促進產業發展明顯的給予滾動支持。對建設過程中獲得省級以上認證資質的,或實施科技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予以優先支持。實驗室儀器設備等相關資源應納入大儀網共享、管理,面向企業及社會開放服務。
540601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重點面向蘇州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民生科技領域,主要依托高??蒲性核仁聵I單位,開展重大科學技術前沿研究和原始創新性應用研究,新建5個左右重點實驗室,每個資助經費不超過30萬元,此外在申報項目中予以指導性立項。
30
申報要求:承擔單位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研究與實驗場地;新增建設資金500萬元以上;有20人以上的科研團隊,其中10人以上需具有高級職稱或研究生學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與本地骨干企業聯合共建。實驗室儀器設備等相關資源應納入大儀網共享、管理,面向企業及社會開放服務。同一單位申報不超過兩項。
近兩年立項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在完成驗收并進行績效評估的基礎上,對于創新成果突出的實驗室給予滾動支持。
540801大型科學儀器共享
按照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蘇發〔2013〕3號)要求,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共用。具體申報條件、申報辦法另行制定。
四、科技服務業計劃
550001科技企業孵化器增值服務能力建設
鼓勵市區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中介、投融資、專業技術等相關增值服務;積極創建省級、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微小貸”融資服務。
申報要求:
1.在蘇州市區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已列入火炬統計名錄并按規定填報真實數據,具備開展科技創業服務的良好基礎。
2.擁有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的科技服務和管理隊伍,項目負責人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組織管理、協調能力。
3.孵化器的增值服務投入必須有相應的票據、財務支出憑證,創業導師等的勞務費支出必須有相關人員的簽字及聯系方式(申報“微
31
小貸”融資平臺的除外)。
4.優先支持已認定的省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增值服務;支持已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開展“微小貸”融資服務。
申報材料:
1.《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基本信息表》、《蘇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科技服務業計劃)》;
2.組織機構代碼證;
3.單位營業執照復印件;
4.上年度增值服務的投入憑證(票據);
5.申報“微小貸”融資服務平臺需提供本級政府同意設立融資服務平臺的有關批件和上年度企業財務報表。
550002 蘇州自主創新廣場科技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提升
支持入駐蘇州自主創新廣場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開展專業化、特色化、規?;鸵幏痘?,鼓勵、引導廣場內科技服務機構拓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打造自主創新廣場服務品牌。重點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國內外技術交易、科技金融超市、科技咨詢、知識產權等科技服務業務。
申報要求:
1.在蘇州市區注冊,且入駐蘇州自主創新廣場、從事科技服務的獨立法人機構。其注冊資金不低于30萬元,擁有能夠滿足開展服務相適應的場所和設施。
2.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穩定的科技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隊伍,從業人員不低于10人,項目負責人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組織管理與協調能力,以往承擔市科技計劃無不良信用記錄。
3.有從事相關科技服務的基礎和良好業績,上年度服務性收入在
32
100萬元以上。截止2013年3月、注冊時間不滿一年的機構除外。
4.有明確的服務內容和業務拓展的目標,有較為穩定的服務群體和服務規模,優先支持有特色服務能力、形成服務品牌的機構。
5.申報單位自籌資金與申請市經費原則上比例不小于1:1。
6.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
申報材料:
1.《蘇州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基本信息表》、《蘇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科技服務業計劃)》;
2.營業執照(法人證書)、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
3.上年度的審計報告、完稅證明;
4.其他符合申報要求的證明材料。
550003 “創業姑蘇”青年精英創業大賽
為加快推進蘇州市創新型城市建設,吸引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優秀青年人才攜帶項目到蘇州創業,舉辦 2013年蘇州市“創業姑蘇”青年精英創業大賽。具體申報要求另行通知。
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重點圍繞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創新需求,深化國際產學研合作和跨國技術轉移,推動我市成為國際先進技術、創新人才和創新機構的集聚地。
560001 國際技術轉移服務機構能力提升項目
圍繞全市企業技術創新國際化的重點需求,為創新型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海外技術創新資源和合作伙伴,為高新技術企業尋求國際科技合作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為各地推進創新國際化工作營造環境
33
氛圍。優先支持與蘇州市共建的國際技術轉移服務機構。
重點鼓勵引進國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跨國公司等以聯合共建或獨立建設的方式設立“國際技術轉移機構”,開展技術轉移業務,促進先進技術成果在我市實現高效轉化。
本項目以國際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為主體申報。此類項目申報采取定向組織的方式,由各市區科技局與蘇州市科技局具體會商后推薦申報。本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100萬元/項。
560002 國際技術轉移及聯合研發項目
圍繞蘇州企業的創新國際化需求,面向全球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強、與我市合作關系密切的國家和地區,鼓勵開展具有明確產業化應用前景的聯合研發及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本項目重點支持蘇州民營企業與在蘇外資研發機構(獲得蘇州市級以上稱號的研發機構)開展的聯合研發項目。
本項目以本土企業與在蘇外資研發機構為聯合申報主體。本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20萬元/項。主管部門需要承諾1:1配套。
560003 外資研發機構能力提升項目
圍繞提升蘇州外資研發機構創新能力,面向企業研發負責人,開展科技管理及創新力的培訓。
本項目以在蘇高校、科研單位、專職培訓機構為主體申報。申報單位應該具有廣泛的國際合作渠道,擁有創新力培訓的師資和渠道。本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30萬元/項。
560004 引進外資研發機構
圍繞引進國(境)外優秀研發團隊,提高我市的研發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根據市政府《關于鼓勵和吸引國(境)內外研發機構的意見》(蘇府〔2003〕168號文件),組織申報確認2013年蘇州市引進國(境)外研發機構。
34
本項目以過去兩年內引進的外資研發機構為主體申報。本項目資助額度不超過20萬元。具體要求如下:
獨立外資研發機構的確認條件:
(1)研究開發的方向應符合國家、省、市的技術政策和產業政策;
(2)研發中心的投資額應不低于200萬美元;
(3)有必要的研發經費,其研發經費應占年度總收入的40%以上;
(4)研發機構總人數25名以上,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人數占機構總人數的比例達40%以上,從事研究開發活動人員人數占機構總人數的比例達70%以上;
(5)有固定的場所和組織機構,先進的實驗設備等研發條件;
(6)確認部門規定的其它條件。
非獨立外資研發機構的確認條件:
(1)研究開發的方向應符合國家、省、市的技術政策和產業政策;
(2)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應達到200萬元以上,或其研發經費占企業銷售收入的5%以上;
(3)研發機構總人數10名以上,其科技人員占企業科技人員總數的比例達20%以上;
(4)有固定的場所和組織機構,必要的實驗設備等科研條件。
六、軟科學研究計劃
2013年蘇州軟科學研究計劃指南,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兩個率先”和“三區三城”建設目標為核心,圍繞基本實現現代化、產業高端化發展、實施創新引領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等重大問題和重
35
點工作,以及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決策需求,進一步突出支持重點,組織一批立足全局、面向決策需求的軟科學研究項目,為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實現全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與支撐。
(一) 基本實現現代化
570001 現代化背景下蘇州古城保護相關問題研究;
570002 文明城市建設中提高市民參與度路徑研究;
570003 蘇州提升城鄉居民富裕程度途徑研究;
570004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蘇州擴大內需的機遇與對策研究;
570005 增值稅改革對蘇州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分析研究;
(二) 產業高端化發展
570006 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給蘇州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570007 蘇州降低單位GDP能耗的對策研究;
570008 蘇州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
570009 蘇州智慧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570010蘇州醫療器械產業技術預見與產業形態分析研究;
570011 蘇州培育發展新興文化業態相關問題研究;
570012 蘇州創意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三) 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570013 蘇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挖掘與解決策略研究;
570014 蘇州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評價體系研究;
570015 蘇州企業主導技術研發的模式研究;
570016 蘇州企業創新國際化實證研究;
570017 蘇州企業主導的引才用才機制成效分析研究;
570018 需求方牽引對推動蘇州企業技術創新的實證研究;
(四) 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570019 蘇州科技創新生態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36
570020 蘇州企業研發費用管理規范化問題研究;
570021 蘇州創建省創新型縣(市、區)和創新型鄉鎮相關問題研究;
570022 蘇州科技服務業示范區建設相關問題研究;
570023 科技保險支持蘇州創新型企業發展的機制研究;
570024蘇州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與政策相關問題研究;
(五) 社會民生
570025 蘇州和諧社區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570026 蘇州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
570027 完善蘇州生態補償機制相關問題研究;
570028 蘇州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相關問題研究;
570029 蘇州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對策研究;
570030 蘇州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實證研究。
申報方式:
1.2013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實行后補助支持方式,資助經費一般為2萬元。
2.申報單位需按照本《指南》明確的研究范圍進行選題,并網上提交相關材料(登錄http://kjxm.szkj.gov.cn/,點擊菜單欄上的“項目管理”–>“項目征集”,網上填寫《項目征集建議表》;附件形式上傳《蘇州科技計劃項目信息表》、《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書》、《承諾書》)。在通過形式審查、網上公示后,即可開展研究,以正式研究成果參加立項評審。
3.科技局將于9月中旬組織專家對提交的軟科學研究成果進行評審,擇優立項支持并下達經費,具體評審時間以屆時通知為準。
4.2013年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僅接受在蘇高校和蘇州市區(不含四個縣級市)范圍內的獨立法人單位申報;鼓勵高校、科研院所、
37
38
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研究。
5.在蘇高校、市屬單位網上填報后,由其主管部門負責審查推薦;其余單位由所在區的科技局負責審查推薦。
申報要求:
1.申報項目負責人應具有相應的研究基礎及相關課題研究的工作積累,無在研市級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2.每個項目負責人(含項目第二負責人)一人只能申報一項。
3.項目研究成果應以為各級各類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決策咨詢為導向,注重研究的現實性、對策性、可操作性,引用或提供的數據應以2012年數據為主,并保證真實性和權威性,研究成果報告不得少于2萬字。